香港龜友論壇
標題:
[謙]爬蟲參考文章
[打印本頁]
作者:
jimmybyc
時間:
2011-6-19 00:22
標題:
[謙]爬蟲參考文章
現生的爬蟲類動物包括龜龞、有鱗、鱷及喙頭等四目,總數約有6547種。其中有鱗目包括蛇及蜥蜴,數量最多,約有6280個品種。其次為龜龞目約有244個品種,鱷目有22個品種,喙頭目則僅有一個品種,目前只有在紐西蘭的一些小島上存活。
爬蟲類常被誤稱做「冷血動物」,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稱之為”外溫動物(Ectothermic)”,這是因為爬蟲類體內並不像溫血動物般有一個維持恆溫的系統,使體溫維持在一定範圍內,它們維持體溫的方式是必須藉外來的熱源(如陽光、燈泡等)來提供,因此它們體溫的變化程度相當大,體溫若太低甚至可以冬眠,當然它們也就無所謂的正常體溫。此特性使得爬蟲類生存的範圍受到限制,即其無法存活於寒冷的地區如北極,然而也由於此特性,爬蟲類所攝取的熱能可大部份被利用於維持生命機能上,而不必浪費在維持體溫。
對任何爬蟲類族群來講適當的檢是相當重要的。在檢查新進的爬蟲之前必須先知道其來源,除此之外,一般寵物店販賣的動物都含有大量的病源,因此,所有的新族群都需經過完整的檢查,同時檢查這些新的動物時都必須戴塑膠手套。檢疫中的爬蟲類應分別隔離在不同的區域,隔離期間相關設備仍然需要完備以符合基本的環境需求,而每種爬蟲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隔離的環境及區域必須在動物到達之前先設定好。
許多文獻記載,爬蟲類帶有許多潛在的病原,在某些情況下可傳染給人類,對於人類來說,人畜共通疾病最大的危險在於造成免疫抑制及個別的免疫傷害,對象包括嬰兒、十歲以下的兒童、老年人及還有慢性疾病患者。爬蟲專家以及繁殖者因暴露於更多的爬蟲動物中,所以比單一的飼養者具有更大的危險,而動物園內的管理員通常都有受過良好的訓練以避免被感染,但有時他們也必須暴露於野生的、有毒的及攻擊性強的爬蟲中。
一般的寄生蟲由於缺乏中間宿主所以比較不會傳染,然而像某些細菌就常常會造成感染,因為它們會污染食物來源,像是活體食物,如蟋蟀、老鼠、污染的家禽或牛肉。獸醫必須教育工作人員、飼主、處理爬蟲的人、飼養蟋蟀以及爬蟲的繁殖者如何減少人畜共通傳染病傳播的危險。
不同種類的動物可經由適當的捕捉與保定而減少被咬傷或抓傷的危險,無毒爬蟲類的咬傷及抓傷應視同污染性的傷口處理,傷口必須使用肥皂及大量的清水刷洗,同時使用局部或全身性的抗生素,嚴重的傷害則必須送醫。如果有穿刺性的傷口最好能夠施打破傷風。爬蟲類不應放在廚房或準備食物的地方,要減少人畜共通傳染病發生的機率最重要的事情是處理完爬蟲的食物、水及籠舍後一定要洗手。小孩子不應該去抓或親吻爬蟲類,除非在嚴格的監控下以減少病源傳播的危險,因為小朋友喜歡將手放在各式各樣的物品上,然後再放進他們的嘴裡。
清理爬蟲類的籠舍時一定要戴手套,特別是清理他們的排泄物及飲水時,飲水及糞便應倒入馬桶內,不應將這些東西倒入洗手槽及浴缸中,爬蟲類應該有自己的水槽而不應該使用畜主的洗手槽或浴缸,洗手槽在每次使用後應做適當的消毒,在清洗時應戴口罩以減少吸入空氣中潛在性的病源。
籠舍的設計必須考慮到衛生的問題,儘可能使用不可透性且易更換的墊料、水盆,另外要有良好的通風、溼度控制,同時必須容易捕捉及保定動物。房子內的其它寵物,例如狗或貓,不可接觸爬蟲或它的籠子、水槽、糞便或食物。另外需特別注意其它的寵物不可誤喝它們的飲水、不可接觸籠子或墊料,因為這些東西中可能還有動物的糞便,也不可以讓其它的寵物去舔或者和爬蟲一起玩,因為這不僅會造成爬蟲受傷,同時也會感染潛伏的細菌,像是沙門氏桿菌或彎曲桿菌。
作者:
jimmybyc
時間:
2011-6-19 00:22
可稍作參考!~
作者:
stevelwh
時間:
2012-10-18 10:33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歡迎光臨 香港龜友論壇 (https://hkturtl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