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illlysze0409 於 2012-8-18 18:59 編輯
陸龜飼育~節錄美國陸龜飼育繁殖專家Richard Cary Paul 對於新手而言,要養活一隻陸龜其實不難,只要能夠明瞭該種陸龜的特殊環境需求,並佈置出類似的環境條件,通常就能養活它們。 環境是外在的,是可變的,往往能夠從它們一些反常的表現而適時予以調整。 然而,綜觀臺灣現今的養龜觀念,多半仍以"長得快"為優先考量因素,卻少以"長得健康,活得長久"做為飼養指針。
在"長得快"的前提下,許多不正確的方法都會被使用,例如餵食高蛋白質的食物等。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長得快"是有明確標準的,可以從外觀明顯地感覺到量(例如長度、寬度、重量等)的成長,而"長得健康,活得長久"則較偏向質化的標準,難以觀察和比較,然而卻對陸龜的壽命有深遠的影響。 例如,餵食高蛋白質的食物雖會使得陸龜在短期內有明顯的增長,但長期來說對其健康的傷害頗大,而且有些身體上的改變是無法再回復原狀的(ex:隆背)。 在此,節錄美國陸龜飼育繁殖專家Richard Cary Paul于1996年世界上的陸龜第一冊--「八大陸龜」中所提及的飼育觀念,希望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大家正視餵食的相關問題。 陸龜多半是草食性動物,既然知道其食性,則有必要對它們的主食--植物進行研究。 植物的組成為氮、磷、鉀,這也是肥料的主要成份。 每種植物除了上述成份外,尚需要從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碳、氫、氧等物質。排除以上六大成份後,植物組成的次要元素為鈣,其餘像鎂、硫、氯、鈉、鐵、錳、鋅、銅、硼、鉬亦為其所需。 就一般植物而言,通常鈣質約占總量的1%,而磷則占0.5%左右,但鈣磷的占比還是會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水果的含磷量都大於含鈣量,例如新鮮棗子的含磷量是含鈣量的十倍,就不適合做為陸龜的食物。 動物依其食性約可粗分為肉食動物(例如:貓)、雜食動物(例如:狗、人、熊)和草食動物(例如牛、兔子)。 有些動物雖然是草食性的,但你喂它吃肉它仍是會吃,兔子便是一例。肉食性動物之所以必須吃肉,在於其體內無法自行合成供它們存活下來的某些化學物質,所以它們必須從其他有辦法合成這些物質的動物中吸收這些複雜的有機成份。 就陸龜的食物而言,最要注意的就是鈣和磷之間的關係。鈣質為陸龜骨胳和甲殼生長所需;磷則是生長過程的必要元素,兩者缺一不可。但磷在陸龜體內的含量若和鈣相同甚或更多的話,將會抑制鈣質的吸收,因為磷被陸龜吸收進體內後,將轉化為磷酸鹽,此一物質將會抑制腸子對鈣質的吸收。 此外,大量的磷酸鹽也會造成骨質的流失,因此在餵食上,鈣質的含量應高於磷含量,且儘量高一點。 鈉和鈣會相互結合,經由腎的運作而排出體外。高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鈣質的排泄。 假如陸龜血液中的鈉含量很高,鈣將與鈉結合而排出體外,此種情況將使得血液中的鈣含量變得稀少,這時副甲狀腺激素會從殼和骨胳中分解鈣質來使用,如果此種情況不斷地持續下去,將會使得血液中可取得的鈣質完全耗盡,如此將使得陸龜血液中的pH值、代謝能力無法維持在正常狀態,最後造成軟殼的情況以致死亡。 除此之外,要特別提及的是:對於陸龜的幼體而言,高纖維的食物也會抑制胃腸對於鈣質的吸收(高纖維的食物對於陸龜而言是極佳的,但幼龜除外)。如果幼龜有軟殼現象,則應摒棄纖維的餵食,而改喂鈣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有時候可以給它們一些蛋白質,但一定要讓鈣磷比維持得很高才不致於冒險。 維持副甲狀腺正常運作的副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激素的降血鈣素。降血鈣素會增加骨胳中鈣質的沉澱,並抑制礦物質於血液中的移動。 蛋白質(肉類)中的硫包含了氨基酸,會使得血液中的pH值降低,進而導致鈣質的流失。就雌龜而言,雌激素可減少尿液中的鈣質排泄量,因此有助於它們在下蛋時對於鈣質的特殊需求。 雖然在陸龜體內吸收並維持足夠的鈣含量並不那麼困難,但是高纖維的食物仍會減少鈣質被胃吸收的數量。不過,纖維含量若非異常地高,其實對於鈣質的吸收也不致於有太大的阻礙。 鈣質的吸收必須配合足夠的維他命D。維他命D的功能在於幫助腸道吸收鈣質,並在鈣質經過腎臟時重新再吸收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