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3:37 編輯
|
| 瑪麗河龜
Elusor macrurus | 瑪麗河龜是龜類世界中極為罕見的一種類型,生存在淺水中,具有獨特的巨大尾部,並靠其尾部類似肺部的組織來呼吸,有關該物種科學界對它瞭解甚少。背甲長而平滑,成體背甲為黑褐色,幼體時為棕啡色,裙邊呈平滑狀或鋸齒狀。其腹甲、甲橋和裙邊反面為暗灰色,頸部、四肢和尾部表面呈灰色,下巴下方有四根觸鬚;頭部稍窄,帶有明顯的頭盾。上顎喙部無缺口,所有腳趾有蹼 | 【別名】巨尾隱龜 | 【英名】Mary river turtle | 【分佈】澳洲瑪莉河、昆士蘭 | 【習性】雜食性;以藻類和雙殼類軟體動物攝食 | 【溫度】21~28℃ | 【全長】32~37.8cm |
【鱉科】 鱉科目前一共有14個屬和大約23個種,以外表為皮膚而非角質盾片為特徵。鱉科以亞洲為分佈中心,非洲和北美洲也能見到,而澳洲只有化石。鱉科是游動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龜鱉類,性情比較兇猛,其皮膚有在水中輔助呼吸的功能,可以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鱉科中最出眾的種類是分佈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的黿(Peochelys bibroni),其背甲長可達1.29米,是體型最大的鱉類之一,與我國其它的鱉相比,吻部較短。黿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 佛羅里達鱉
Apalone ferox | 東部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spinifera | 珍珠鱉滑鱉屬中個體最大的,背甲呈橢圓形;前緣較為圓滑,且有數列疣瘤並排其上,具有暗色的斑紋。其背甲上有一條金邊,在幼體時顯示的斑紋更美。因背殼前端有許多排列規則的小顆粒,形狀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所以又叫「珍珠鱉」 | 東部刺鱉背甲橢圓形,上有散落的小疣,在甲殼的邊緣有條暗線和陰暗的斑點。吻長,形成吻突。甲殼下有豐富血液供應煌食管絨毛和洩殖腔的結構,能在必要時進行有效的呼吸。四肢較扁,指、趾間蹼發達,具爪。頭和頸可完全縮入甲內 | 【別名】珍珠鱉、美國瑞魚、美國山瑞、金邊水魚 | 【別名】無 | 【英名】Florida softshell turtle | 【英名】Eastern spiny softshell turtle | 【分佈】美國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等地 | 【分佈】美國東北部紐約州、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 |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螺、蚌和水生的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 | 【溫度】18~32℃ | 【溫度】18~32℃ | 【全長】33~55cm | 【全長】18~45.7cm |
| | 灣岸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aspera | 猛鱉
Apalone spinifera ater | 灣岸刺鱉的鑑別特徵為背甲呈橢圓形並呈棕色或褐龜,邊緣有兩條以上的黑線,背甲上有點狀的黑班,較稀疏;頭部兩側呈有黃色較細的斑紋,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四肢較扁,指、趾間蹼發達,具爪 | 猛鱉因生性喜歡猛咬而得名。吻很長,所以身體大部分沒入水中時仍能呼吸。背覆革質的皮膚並呈黑色,骨質甲板已退化。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背甲橢圓形,在背甲前緣有許多突起小疣。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 | 【別名】海岸刺鱉、海濱刺鱉 | 【別名】多刺軟甲龜、黑色刺鱉、誇特羅賽內加斯鱉 | 【英名】Gulf coast spiny softshell turtle | 【英名】Black spiny softshell turtle | 【分佈】美國東部沿岸,北自北卡羅萊納向南直到佛羅里達半島,向西到密西西比及路易斯安娜 | 【分佈】墨西哥奇瓦瓦,科奧維拉的誇特羅的賽內加斯地區 |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 | 【習性】肉食性;以甲殼動物、軟體動物、魚、昆蟲年均食 | 【溫度】18~32℃ | 【溫度】18~32℃ | 【全長】23~45cm | 【全長】23~45cm | 【保育等級】無 | 【保育等級】CITES-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