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龜友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996|回復: 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轉貼 ) 龜鱉圖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13:1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3:19 編輯

( 轉貼 ) 龜鱉圖鑑
轉自   http://www.2000f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86659&page=1#pid49752607  

在這裡感謝原發人<<封之介>>這篇偉大的文章

老實說,這一類內容,看書都看不到那麼齊全,所以一定要轉給大家看。



全世界的龜鱉種數共有250種左右,其中陸龜佔60種,澤龜佔180種,海龜8種左右,而你認識的又有幾多種呢?普遍人把龜俗稱為烏龜,泛指龜鱉目中所有成員,而龜鱉科是現存最古老的特化類群,屬於原始的無孔亞綱,其最早的類型可能要追溯到二疊紀,但是現在發現的那時的所謂龜的化石不一定是龜類而可能是某種特化的杯龍。已確定的最早的龜鱉類是生活於三疊紀的原顎龜亞目的成員,原顎龜除了頭部尚不能縮回殼中等原始特徵外,與現代的龜類沒有太大的區別,顯示龜鱉類是一些進化速度很慢的動物,龜鱉目中有兩個亞目從中生代一直延續到現代



在此之前,科學家2007年在中國西南部發現已知最古老的龜類化石,此化石已有2.2億年歷史,揭開了龜甲形成之謎。由化石的典型特徵有牙齒和一個不完整的上殼等,該物種被叫做(Odontochelys semistestacea)意思是半甲齒龜,這種半甲齒龜為科學家進一步瞭解龜的進化史提供了新證據。針對這些化石的研究顯示,隨著脊骨和肋骨的擴展,龜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而不是像其他理論所說的那樣,龜甲是皮膚進行而成的骨板。龜類最先形成的是被稱為腹甲的下殼,接著隨著脊骨和肋骨的擴展,上殼形成。這個過程和科學家在龜胚胎和孵化中看到的情況是一致的。這項發現同時讓人推測,烏龜最早可能是生活在水中而非陸地;同時將烏龜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再提前大約1000萬年左右



另外最大的古巨龜化石是於1970年代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皮耳頁岩發現,帝龜(學名:Archelon)又名古巨龜、古海龜、恐龜、擬龜或祖龜,是一屬已滅絕的海龜,亦是史上最巨大的海龜,於白堊紀後期(7500萬年前)棲息在美國中西部的淺海中,以海藻、水母、烏賊等為食物。牠與現今的稜皮龜相似,都是生活在大海中的龜。其長度多於4.1米(13.5呎),鰭狀肢之間距離闊4.9米(16呎)。牠的化石估計是屬於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當時北美洲中央是由一層較淺的海洋所覆蓋。古巨龜的重量估計多於2200公斤



龜鱉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龜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在自然環境中更有超過百年壽命的個體

甲殼內層由骨質板構成,外層則由角質板(龜類)或厚質軟皮(鱉類)構成。脊椎骨及肋骨多和背甲的骨質板融合一起,胸廓不能活動,腹甲則由厚骨板構成。頭部的上下頜無齒,舌不能伸出。一般認為:龜鱉目源於古杯龍類(Cotylosauria)、卵生、多數營水棲生活,分佈於淡水或海水環境中,少數營陸上生活,但基本所有本目成員都在陸地上產卵及發育。陸龜多為草食性;鱉類肉食性;其他龜類分別有上述食性或雜食性


龜鱉歷來被東方人認為是營養滋補和防治疾病的極好食品。人們信牠是吉祥的象徵、長壽的代表,吃龜肉、喝龜湯也會帶來吉祥和長壽。這種觀念雖無科學依據,但卻有文化傳統的支援,僅《本草綱目》中就記錄了15種龜類。加上一些商家受利益驅動,一味地渲染龜的食用、強身和醫療價值,讓亞洲龜家族中越來越多的種群加入到瀕危物種之列



在動物界中,龜第屬於脊索動物類(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蟲綱(Reptilia)、龜鱉目(Chelonia)

龜鱉目分為2個項目:

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
   ├─陸龜科(Testudinidae)
   ├─河龜科(Emydidae)
   ├─潮龜科(Bataguridae)
   ├─鱷龜科(Chelydridae)
   ├─泥龜科(Dermatemydidae)
   ├─動胸龜科( Kinosternidae)
   ├─平胸龜科(Platysternidae)
   ├─兩爪鱉科(Carettochelyidae)
   ├─海龜科(Cheloniidae)
   └─鱉科(Trionychidae)
側頸龜亞目(Pleurodira)
   ├─側頸龜科(Pelomedusidae)
   └─蛇頸龜科(Chelidae )












中國龜鱉動物保護名錄表:
序號中名英文學名級別
1地龜Groemyda spenngleriII
2三線閉殼龜Guora trifasciataII
3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II
4雲南陸龜Cuora yunnanensisII
5四爪陸龜Testudo horsfieldiiI
6蠵龜Caretta carettaII
7海龜Chelonia mydasII
8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II
9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II
10稜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II
11黿Pelochelys bibroniI
12山瑞鱉PaleasteindachneriII

混種龜定義:
英語:Hybrid - 又稱雜種或混種,在生物學上主要有兩種意義
.第一種是指兩個分類單元(Taxon)之間相互交配產生的後代,例如同屬內的不同物種之間的種間雜交(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或是同一物種之內不同亞種的種內雜交(Intra-specific Hybridization)所產下的後代
.第二種則指不同族群(Population),或是不同品種(Breed)及栽培種(Cultivar)之間的相互交配,此意義經常使用於動物及植物的育種上



這幾年在不少的野外環境,偶而有發現長相怪異的淡水龜,除部分是由國外進口的外來種外,一部分是因自然雜交所造成的。目前對淡水龜不同種間雜交的原因仍不清楚,但推測可能是因合適棲息地的減少,造成部分種類被強迫住在一起所造成的。但也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是因為過去對龜類的了解有限。

最近亦發現有些雜交龜仍具有繁殖能力,雜交的後代可能會與其親代的種類再行交配,產下可以成功發育的龜卵及孵化出具有存活能力的幼龜,淡水龜相近物種之間的生殖隔離機制,可能並不是非常的清楚而明確,人為造成的環境改變,可能增加雜交的機會。 以下的照片皆是在台灣地區所發現可能是雜交所造成的淡水龜個體,在外形上仍可看出部分親代種類的特徵。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3: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42 編輯

特殊學名寫法:

略語正式名中文意思
CBCaptive-bred人工繁殖個體
CRCaptive-raised人工環境飼養了一段時間,牠可能是CB或WC,並已適應人工環境
WCWild-caught野生捕捉個體



【側頸龜科】側頸龜科有5屬25種(由於龜鱉目部分科的分類仍有爭議,本文關於屬種的具體數字僅供參考,下同。),分別分佈於南美洲、非洲以及附近地區。側頸龜在非洲種屬都相對較多,不僅分佈於非洲大陸,也見於馬達加斯加島,其中分佈最廣泛的沼澤側頸龜(Pelomedusa subrufa)不僅幾乎遍佈非洲側頸龜的整個分佈範圍,還跨過紅海到達了阿拉伯半島的西南部,成為亞洲現存的唯一側頸龜亞目的成員,也是側頸龜亞目現存分佈最北的成員。南美洲的側頸龜雖然種類不多,但是數量比較多,常常佈滿南美洲河流的岸邊。南美側頸龜中包括一些體型巨大的成員,其中有些南美側頸龜如南美巨側頸龜(Podocnemis expansa)背甲長達一米。如其它大多數大型淡水龜不同,這些大型南美側頸龜食植物性食物而非動物性食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4:18 | 只看該作者

側頸龜科 - 馬達加斯加側頸龜屬(Erymnochelys)
側頸龜科 - 側頸龜屬(Pelomedusa)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Erymnochelys madagascariensis
沼澤側頸龜

Pelomedusa subrufa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擁有橢圓形的背甲,並帶有細微的放射紋,下巴上有一對觸鬚,頭部表面為棕紅色、棕黃色,黃色頜骨。頸部表面為橄欖、灰色或棕色 ,腹側為黃色,而四肢是橄欖或灰色,趾上有蹼,雄性擁有比雌性長的尾巴沼澤側頸龜的幼龜體色較黑,背甲為橢圓形,腹甲為地黃色。其頭部很軟,表面呈橄欖棕色,其有圓形皺折,眼睛似玉為圓形。頸、四肢和尾巴是灰棕色,蹼趾間只有兩個指骨。雌雄辨別容易,雄性體型較小,尾巴粗大,雌龜體型大,尾巴較細小
【別名】無【別名】鋼盔側頸龜
【英名】Madagascar big-headed turtle【英名】African helmeted turtle
【分佈】馬達加斯加【分佈】非洲中部至南部、馬達加斯加西南部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為食【習性】肉食性;以小魚、小蝦、雞肉、動物內臟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8℃
【全長】43.5~50cm【全長】15~20cm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無


側頸龜科 - 亞馬遜側頸龜屬(Peltocephalus)
側頸龜科 - 非洲側頸龜屬(Pelusios)

亞馬遜大頭側頸龜

Peltocephalus dumerilianus
白胸側頸龜

Pelusios adansonii
亞馬遜大頭側頸龜擁有很大的頭部,俯看牠的頭呈三角形;吻突出,上顎帶;背甲為橢圓形並呈灰色、棕色或黑色;腹甲大小幾乎和背甲相當,頭部通常是灰色,而頸部及四肢是主要是橄欖灰色,雄性體型較小,尾巴粗大白胸側頸龜的背甲呈棕黃色,脊稜隆起明顯,盾片時常帶有輻射狀花紋;腹甲相對背甲較小,帶有鉸鏈關節,閉合時四肢通常都露在甲外。頭部表面為棕灰色,頜骨黃色,頸部、四肢皮膚是黃褐色,下巴有一對突出的觸鬚
【別名】無【別名】安氏非洲泥龜
【英名】Big-headed amazon river turtle【英名】Adanson's mud turtle
【分佈】亞馬遜河流域從秘魯東北部、哥倫比亞東部,厄瓜多爾東部、委內瑞拉西部【分佈】蘇丹白尼羅河在,向西通過喀麥隆、尼日利亞、馬裡、利比裡亞、塞內加爾和岡比亞
【習性】雜食性,以魚、無脊椎動物、果實、種子、水生植物和藻類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37~44cm【全長】14~18.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板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5:09 | 只看該作者

歐卡芬哥泥龜

Pelusios bechuanicus
肯亞泥龜

Pelusios broadleyi
歐卡芬哥泥龜背甲為橢圓形並呈黑色,其頭部寬大,下巴處長有多跟短觸鬚,頭部為黑色,眼兩側和頭頂帶有黃色的花紋;而四肢、尾部、頸部為灰黃色。幼體時,背甲內側有多節的龍骨,但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肯亞泥龜背甲呈深褐色,背甲盾片帶有輻射狀的條紋;腹甲雖長有鉸鏈關節,但幾乎不能活動;頭部寬闊,吻短小,上顎呈黃色,常常帶有黑色的斑點,下巴上有一對觸鬚。身體上的皮膚為灰色、黃棕色,雄性有凹陷的腹甲和厚厚的尾巴
【別名】無【別名】圖爾卡納泥龜
【英名】Okavango mud turtle【英名】Turkana mud turtle
【分佈】安哥拉西部、納米比亞東南部、博茨瓦納、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分佈】魯道夫湖泊、馬薩比特地區、肯尼亞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28~33cm【全長】11~15.5cm

非洲稜背泥龜

Pelusios castaneus
東非黃腹泥龜

Pelusios castanoides
非洲稜背泥龜的背甲為長橢圓形呈黃棕色、橄欖、黑褐色或黑色,下顎及四肢的內側呈白色;腹甲通常為黃色並帶有黑色斑紋;下巴有一對觸鬚,頸部及四肢是黃色及灰色。該龜喜好棲息在水深較淺的沼澤和湖泊之中,乾旱時常常埋身於泥土中東非黃腹泥龜的喉部,背甲和腹部都帶有黃色; 頭部為棕色、橄欖黑色,吻部略為突出,下巴長有一對觸鬚,身上其餘皮膚呈棕黃色,而且前腳有幾行橫向線出現 。在野外常常棲息在沼澤之中,乾旱時會埋身於泥土裡
【別名】西非泥龜、西非側頸龜【別名】黃腹泥龜
【英名】West african mud turtle【英名】Yellow-bellied mud turtle
【分佈】幾內亞、塞內加爾西北、安哥拉、西非【分佈】非洲東部的肯尼亞、塞舌爾群島、馬達加斯加
【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水果為食【習性】雜食性;以水果、植物、蝸牛、蟹、魚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18~22cm【全長】19~23cm

中非泥龜

Pelusios chapini
西非側頸盒龜

Pelusios gabonensis
中非泥龜背甲的脊稜突出呈黑褐色,每塊盾片都非常寬闊;腹甲的大小幾乎與背甲相同,腹甲亦呈黑褐色,帶有鉸鏈關節,並能完全閉合;吻部略為突出,下巴長有一對觸鬚,其腹甲、頭頂和眼兩側帶有黑色的不規則花紋西非側頸盒龜的特徵是其背甲中央帶有一條縱向的黑色粗條紋,同其亮黃色的背甲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過背甲的黃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變黑,直到變成全黑。吻部略為突出,下巴長有一對觸鬚,幼體曷四肢為黑色,成年時則為灰黃色
【別名】無【別名】非洲森林側頸龜
【英名】Central african mud turtle【英名】African forest turtle
【分佈】烏干達、中非、剛果【分佈】西非、安哥拉北部、坦桑尼亞西部、利比裡亞、幾內亞
【習性】雜食性;以水果、植物、蝸牛、蟹、魚為食【習性】肉食性,主要食昆蟲、蠕蟲、蝸牛和魚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32~38cm【全長】25~3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5:49 | 只看該作者

侏儒泥龜

Pelusios nanus
西非黑森龜

Pelusios niger
侏儒泥龜是非洲側頸龜屬中體型最小的品種,其體型偏小,背甲扁平為橢圓形,呈棕色並且帶有黑暗的條紋,腹甲的大小幾乎與背甲相同,帶有鉸鏈關節,下巴長有一對觸鬚;雄性有凹陷的腹甲和厚厚的尾巴西非黑森龜背甲呈黑色和棕黃色,脊稜隆起,但在成年個上不明顯,盾片有時會帶有輻射狀的花紋;頭部相對屬內其它品種較窄,吻突出,上顎帶有下勾,下巴處長有兩根短鬚,頸部、四肢、尾部皮膚由黃色至灰色
【別名】非洲侏儒泥龜、侏儒側頸龜【別名】非洲黑
【英名】African dwarf mud turtle【英名】West african black turtle
【分佈】南非、贊比亞、剛果盆地、安哥拉【分佈】西非、塞拉利昂、利比裡亞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為食【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昆蟲、蝸牛、甲殼類、水果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10~12cm【全長】22~26.3cm

溫帶泥龜

Pelusios rhodesianus
稜背側頸龜

Pelusios sinuatus
溫帶泥龜背甲為橢圓形全黑並高起,脊骨稍稍隆起,通常只發生在第四塊中盾;其喉部和四肢的內側呈米黃色,頭頂和四肢外側呈灰黑色,腹甲的大小幾乎與背甲相同;該龜棲息在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會出現在人工水壩稜背側頸龜的背甲為長橢圓形並呈黑色,背甲的尾緣呈鋸齒,在幼體身上尤為明顯,腹甲的大小幾乎與背甲相同,頭部是黃灰色,以橄欖,有時與黑暗的小標記。頭部、頸部、四肢下方為黃色,表面則為灰色;該種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其背甲的中盾會常常帶有凹陷
【別名】羅得西亞泥龜【別名】東非稜背泥龜
【英名】Variable mud turtle【英名】East African serrated mud turtle
【分佈】非洲中部至東南部、剛果、烏干達、安哥拉︴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分佈】東非、索馬裡
【習性】雜食性;以水果、植物、蝸牛、蟹、魚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蠕蟲、昆蟲、蝸牛、魚、青蛙為食
【溫度】18~29℃【溫度】18~29℃
【全長】21~25.5cm【全長】38~46.5cm


側頸龜科 - 南美側頸龜屬(Podocnemis)

東非黑泥龜

Pelusios subniger
紅頭側頸龜

Podocnemis erythrocephala
東非黑泥龜雖然名為黑泥龜,但牠的背甲並不是全黑,大部分時候呈淺綠色。成體時呈棕灰色,腹甲前端比後端較闊,頭部通常是棕色,但含有一些小的黑點;頜骨為黃色。頸部、四肢和尾巴是灰色;幼體黑泥龜的每塊背甲盾片都帶有深色的斑塊紅頭側頸龜幼年期頭部有鮮艷的紅色覆蓋整個頭頂,成年後褪色而轉為棕色,雌性個體尤為明顯。成年前背甲有明顯的中央脊稜,背甲棕色或黃褐色,較黃斑側頸龜甲色淺淡;腹甲淡黃色並帶有肉色,有兩條下頜須,無斑
【別名】東非側頸龜【別名】南美紅頭側頸龜
【英名】East african black mud turtle【英名】Red-headed river turtle
【分佈】東非、布隆迪、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剛果、贊比亞、博茨瓦納【分佈】奧裡諾科河上游,至委內瑞拉南部的亞馬遜盆地,西達哥倫比亞東部,南到巴西北部
【習性】雜食性;以草、蟹、蠕蟲、蝸牛、昆蟲、魚、青蛙為食【習性】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蔬菜、果實、魚為食
【溫度】18~29℃【溫度】24~30℃
【全長】16~20cm【全長】26~32cm

南美巨側頸龜

Podocnemis expansa
馬格林達那河側頸龜

Podocnemis lewyana
南美巨側頸龜的背甲扁平為橢圓形,頭部有淡黃色的斑起自鼻端,沿鼻樑上溝槽兩側向後,經頭頂至眼後向下,在眼周圍形成環狀,似帶著眼鏡,頭頂的兩個斑點常是空心的,好似另外兩隻眼,不過也有不少個體是實心或一樣一個,下巴具有雙枚頜鬚馬格林達那河側頸龜背甲扁平為橢圓形並呈灰色、橄欖褐色或棕粉紅色,頭部有淡黃色的斑起自鼻端,沿鼻樑上溝槽兩側向後,經頭頂至眼後向下。頭部、頸部及四肢是灰色、橄欖色,下巴具有雙枚頜鬚;屬於高危品種,沒有很漂亮的外觀和特點
【別名】南美側頸龜、巨型側頸龜【別名】無
【英名】South american river turtle【英名】Magdalena river turtle
【分佈】加勒比地區、圭亞那、委內瑞拉、亞馬遜河、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分佈】哥倫比亞的馬格林達那河、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
【習性】雜食性;會吃水果,鮮花,根,軟植被、水生植物、魚【習性】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蔬菜、果實、魚為食
【溫度】24~30℃【溫度】24~30℃
【全長】80~100cm【全長】38~46.3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6:19 | 只看該作者

六峰側頸龜

Podocnemis sextuberculata
黃頭側頸龜

Podocnemis unifilis
六峰側頸龜與紅頭側頸龜同為小型種,背甲的尾緣呈鋸齒;脊稜明顯;幼體的腹甲帶有六對突起,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慢慢消失。幼體頭部有斑點,顏色為灰白色,略帶黃。下頜須單枚,或許有雙枚的。背甲灰棕色,腹甲淡黃無斑,但野生個體常有深色污漬沉積,似每塊盾片上有黑斑黃頭側頸龜因頭部的黃色斑點而得名;幼時甲色棕色,幼體頭部的黃色斑點十分鮮艷,四五年後漸趨暗淡。長大後,隨著褪皮換甲,背甲會轉為灰黑色;腹甲為灰黃色並略帶鉛灰色,部分個體有黑斑。最有趣的是在腋部的緣盾與腹甲接和處,每側都有二至三個小瘤,雄性明顯
【別名】六結側頸龜、六疣側頸龜、六結側頸龜【別名】黃斑側頸龜、黃紋側頸龜、忍者龜
【英名】Six-tubercled amazon river turtle【英名】Yellow-head twist-necked turtle
【分佈】巴西北部、哥倫比亞東南部、秘魯東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分佈】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圭亞那、巴西、玻利維亞
【習性】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蔬菜、果實、魚為食【習性】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蔬菜、果實、魚為食
【溫度】24~30℃【溫度】24~30℃
【全長】28~34cm【全長】40~60cm


草原側頸龜

Podocnemis vogli
草原側頸龜僅大於紅頭側頸龜和六結側頸龜背甲扁平呈橢圓形,邊緣光滑,幼體帶有脊稜;幼體時頭部有乳白色或淡黃色斑點,與巨側頸龜的斑紋很類似,同樣會在兩眼外圍形成似眼鏡的眼環,但兩鰓處的斑較大,且這些斑點顏色一般都偏白,巨側頸龜的斑紋更黃些,下巴長有兩根短鬚
【別名】平原側頸龜
【英名】Savannah side-necked turtle
【分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習性】雜食性;以水生植物、蔬菜、果實、魚為食
【溫度】24~30℃
【全長】30~36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29: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43 編輯


【蛇頸龜科】蛇頸龜科有10屬45種,分別分佈於大洋洲和南美洲,在我國雖然沒有現存的成員,但是有化石被發現,所明在史前時期本科成員的分佈遙遠比現在廣泛。大洋洲和南美洲的蛇頸龜科均分別有長頸和短頸兩類不同的類型,並均為淡水龜類,高度適應淡水生活,其中長頸的類型可以將頭伸出水面呼吸而身體則和水面上保持一段距離。蛇頸龜科是大洋洲主要的淡水龜類,直到不久以前,在澳洲還有蛇頸龜科的新屬新種被發現。大洋洲的蛇頸龜可以以分佈於澳洲的澳洲長頸龜(Chelodina longicollis)為代表,其頸部的長度幾乎與背甲長相當。南美洲最著名的蛇頸龜科成員則是瑪塔龜(Chelus fimbriatus),其身上的突起使其巧妙的偽裝成沉在水底的植物而不易被發現。
蛇頸龜科 - 蛇頸龜屬(Chelus)蛇頸龜科 - 長頸龜屬(Chelodina)

枯葉龜
Chelus fimbriatus
巨蛇頸龜
Chelodina expansa
枯葉龜背甲為長方形,背甲是粗糙、多瘤節的。每個盾板都是圓錐形的,並具有明顯的同心生長環。頭和頸部大而扁平,並覆蓋著無數的小肉瘤、結節和褶皺。嘴非常寬,鼻子很長。眼睛很小並非常靠近鼻子。幼年時期背甲和頸部的顏色為茶褐色至紅褐色,腹甲通常為鮮豔的橙紅色。當這種龜長大時,腹甲上的橙紅色褪去變成黃色或褐色。頸部呈紅褐色,但最終會變成棕褐色或茶褐色。喉部具有兩條暗色帶狀條紋,且腹甲呈暗色。枯葉龜的側生表皮隨波擺動也有誘餌的功能,有些個體體色較黯淡,也稱作「枯葉龜」;體色較偏橘紅色的則被稱為「楓葉龜」巨蛇頸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澳大利亞的蛇頸龜,其背甲呈橢圓形並呈淺橄欖綠色至棕色,頭部和頸部皮膚哇深灰色,頜骨和下巴呈米黃色。表面的皮膚及四肢是灰色、橄欖色或棕色,四肢下方為米黃色。和其身體相比,其頭部較大、頸部較長且十分靈活,由於背甲部份較為寬闊,所以亦稱為「寬甲長頸龜」。雄性有厚厚的尾巴和凹陷的腹甲;雌性頸部較長,如將頸完全伸展開,其尾端至吻端的距離可達85厘米;巨蛇頸龜分佈在澳洲東南部分,在野外棲息在淡水湖泊和沼澤之中
【別名】楓葉龜、蛇頸龜、瑪塔蛇頸龜【別名】寬甲長頸龜
【英名】Mata mata turtle【英名】Giant snake-necked turtle
【分佈】奧裡諾科河流、亞馬遜河流域【分佈】澳大利亞東南部大分水嶺以西的地方
【習性】肉食性;完全以魚蝦類活餌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肉類、魚、黃粉蟲、蚯蚓、混合飼料為主
【溫度】22~27℃【溫度】20~32℃
【全長】30~45.6cm【全長】40~48cm

蛇頸龜
Chelodina longicollis
麥克德長頸龜
Chelodina mccorrdi
蛇頸龜體色變異較大,背部一般為棕色、暗棕色或黑色;腹部黃白色,背甲外緣與腹甲的鱗縫為黑色。頭小而平,眼虹膜鮮黃色。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頸在前臂的背腹甲之間水平彎曲。鼻位於吻端,眼於兩側。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麥克德長頸龜的背呈橢圓形,腹甲大,其背甲後方較為寬闊,頭部、頸部、四肢部份表面的顏色為灰棕色,下方腹側為白色。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鼻位於吻端,眼於兩側。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
【別名】澳洲長頸龜、長頸龜【別名】無
【英名】Common snake-necked turtle【英名】Mccorrd long-necked turtle
【分佈】澳大利亞的東部【分佈】羅地島、印度尼西亞
【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
【溫度】20~32℃【溫度】20~32℃
【全長】15~27.5cm【全長】12~21.3cm

新幾內亞長頸龜
Chelodina novaeguineae
長身蛇頸龜
Chelodina oblonga
新幾內亞長頸龜幼體時背甲邊緣、腹甲及皮膚都有不規則形狀的橘色馬蹄形斑紋,某些新幾內亞長頸龜的吻端呈白色。頭部、頸部都是橄欖啡色,下方為米黃色,四肢是橄欖啡色。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長身蛇頸龜的背甲為窄長的橢圓形並呈灰黑色,時常會帶有棕色或黑色的斑點;腹甲呈米黃色,四肢是橄欖灰色。頭部及頜骨是橄欖灰色與無數黑暗斑點 。橄欖灰色頸部很厚,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
【別名】無【別名】無
【英名】New guinea snake-necked turtle【英名】Narrow-breasted snake-necked turtle
【分佈】新幾內亞的南部【分佈】僅分佈於澳洲柏斯
【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
【溫度】20~32℃【溫度】20~32℃
【全長】20~30cm【全長】30~40cm

紋面長頸龜
Chelodina parkeri
鱗背長頸龜
Chelodina reimanni
紋面長頸龜的頭部長著獨特的圖案,頭部的乳白色斑紋為其最主要的特徵。此斑紋會隨其成長而變細,至於成熟的個體則以不易看見。在幼體期間花紋最為華麗,頭部和背甲上有著雲石般的色彩, 很是美麗。當稚龜們長大後,這種色彩更趨獨特。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鱗背長頸龜可能是新幾內亞長頸龜的一個亞種,但有待證實;頭部相當大,但頸部卻相對較短,這很可能尤其長期捕食貝類所致。其背甲呈橢圓形,而且較為扁平,頭背部份看似像魚鱗因而得名,在頸背部份有結節,皮膚表面是灰棕色,而下方腹側為淡黃色。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
【別名】派克蛇頸龜【別名】無
【英名】Parker's snake-necked turtle【英名】Reimann's snake-necked turtle
【分佈】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巴布亞新幾內亞【分佈】印尼馬老奇流域、西巴布亞新幾內亞
【習性】肉食性;專以魚類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甲殼類及昆蟲為食
【溫度】20~32℃【溫度】20~32℃
【全長】20~30cm【全長】15.5~20.6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0:24 | 只看該作者

皺面長頸龜

Chelodina rugosa
扁頭長頸龜

Chelodina siebenrocki
皺面長頸龜背甲呈長橢圓,表面覆蓋有細小的褶皺,背甲尾緣稍帶鋸齒;頭部無斑紋,腹甲長度為前葉寬幅的兩倍以內,且股盾會向後方變窄。特別的是,本種第2及3椎盾寬幅比其長度來的寬。頸長於脊柱其餘部分,其上佈滿結節。本種與扁頭長頸龜為近親,也有學者認為兩者應為同類扁頭長頸龜容易和皺面長頸龜混淆,但其背甲扁平光滑呈長橢圓,呈暗褐色或黑色,後半部較寬,不帶有脊稜,雌性的背甲中央時常帶有凹陷;頭大,頭、頸部和四肢為灰褐色,頸長度相當於背甲長度的3/4,頸表面帶有顆粒,腹甲為黃色或淡褐色。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
【別名】無【別名】西朋落克蛇頸龜
【英名】North australian snake-necked turtle【英名】Siebenrock's snake-necked turtle
【分佈】澳洲北部【分佈】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托雷斯海峽部分島嶼
【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習性】肉食性;以各種軟體動物、蝌蚪和小魚為食
【溫度】20~32℃【溫度】20~32℃
【全長】35~40cm【全長】25~38cm

蛇頸龜科 - 刺頸龜屬(Acanthochelys)


平甲蛇頸龜

Chelodina steindachneri
巨頭刺頸龜

Acanthochelys macrocephala
平甲蛇頸龜的背甲偏圓呈褐色,在中央位置帶有縱向的凹陷;腹甲和甲橋下側呈黃色,邊緣帶有黑邊。頭、頸、四肢皮膚表面是灰色或橄欖色,下方則為黃色。頭小、頸短,頸表面帶有顆粒。四肢具蹼,指趾具四爪巨頭刺頸龜不僅頭大,體型也是四種刺頸龜中最大的。其背甲呈橢圓形多為灰色和褐色;背甲尾端有較弱鋸齒。頸部、四肢皮膚表面是灰棕色 ,下方腹側為黃色, 錐形結節在背甲表面。有大型圓錐結節在大腿內側
【別名】平背蛇頸龜【別名】大頭刺頸龜、巨頭蛇頸龜
【英名】Steindachner's snake-necked turtle 【英名】Big-headed pantanal swamp turtle
【分佈】澳洲西部【分佈】玻利維亞、巴拉圭
【習性】肉食性;以肉類、魚類和蝦類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
【溫度】20~32℃【溫度】22~30℃
【全長】15~21cm【全長】20~23.5cm

刺股刺頸龜

Acanthochelys pallidipectoris
巴西放射刺頸龜

Acanthochelys radiolata
刺股蛇頸龜最大的特徵就是在屁股左右兩側有兩根肉刺,比起其它刺頸龜,雄龜更為明顯,刺股身體的顏色較偏向粉紅色,所以才被稱為「刺股蛇頸龜」,背甲為咖啡或綠褐色,中間有塌陷,腹甲顏色為黃中帶黑,四肢呈淺黃色,帶有大塊的鱗片,腳趾帶蹼巴西放射刺頸龜背甲呈橢圓形及扁平,呈灰色或黑色,第二、第三和第四錐盾帶有凹陷,背甲帶有不明顯的輻射狀花紋。頸背表面上有許多小結節,四肢表面也佈滿大型規模的結節,大腿有幾個分散的結節。外肢表面為橄欖或棕色和內側為黃色,橄欖啡色的短尾巴
【別名】刺股蛇頸龜、紫紅刺頸龜【別名】巴西放射蛇頸龜
【英名】Chaco side-necked turtle【英名】Brazilian radiolated swamp turtle
【分佈】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分佈】巴西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
【溫度】22~30℃【溫度】22~30℃
【全長】13~17.5cm【全長】17~20cm

蛇頸龜科 - 癩頸龜屬(Elseya)


黑腹刺頸龜

Acanthochelys spixii
澳北盔甲龜

Elseya dentata
黑腹刺頸龜最明顯的特徵是頸背部有許多堅硬的刺狀疣粒,因而得名。雌龜腹甲中央平坦,洩殖腔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龜腹甲中央凹陷,尾基部粗,洩殖腔孔距背甲後緣較遠。幼年時,腹甲長有珊瑚紅的斑點澳北盔甲龜的頭頂帶有大塊的角質皮膚,頸短小,眼下方帶有一條淡色的條紋,一直延伸到頸部。背甲呈橢圓形,頸背有大鈍結節。頭部、頸部、四肢是灰色、橄欖或深棕色,頜骨是黃色,腳趾帶蹼。雄性比雌性有更長、更厚的尾巴
【別名】釘頸龜【別名】無
【英名】Spiny-neck turtle【英名】Northern australian snapping turtle
【分佈】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分佈】澳大利亞北部金伯利地區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
【溫度】22~30℃【溫度】21~28℃
【全長】17~20cm【全長】32~4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0:54 | 只看該作者

鋸齒盔甲龜

Elseya latisternum
新幾內亞盔甲龜

Elseya novaeguineae
鋸齒盔甲龜最顯著特徵是背甲邊緣的鋸齒;尾側的鋸齒尤其明顯。背甲呈橢圓形為橄欖或啡色,帶有深棕色或黑色斑點。頭頂帶有大塊的角質皮膚,頭大、頸短小,頸背後有小結節。頭部為橄欖啡灰色或深棕色;腿部和頸部都同樣顏色,頜骨為黃色新幾內亞盔甲龜區別於屬中其它品種的特徵是其背甲上明顯的脊稜,腹甲為米黃色。頭頂帶有大塊的角質皮膚,頭大、頸短小,頸背後有小結節。頭部、頸部、四肢的皮膚表面為灰色,下方則為米黃色。雄性比雌性有更長、更厚的尾巴
【別名】無【別名】無
【英名】Saw-shelled snapping turtle【英名】New guinea snapping turtle
【分佈】澳洲東海岸【分佈】澳洲東海岸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水龜飼料為食
【溫度】21~28℃【溫度】21~28℃
【全長】22~28cm【全長】25~30cm

蛇頸龜科 - 澳龜屬(Emydura)

桃紅側頸龜

Elseya schultzei
澳洲大頭曲頸龜

Emydura australis
桃紅側頸龜與新幾內亞盔甲龜的外型十分類似,只有腹甲的色澤不同為桃紅色。頭頂帶有大塊的角質皮膚,頭大、頸短小,頸背後有小結節。頭部、頸部、四肢的皮膚表面為灰色,下方則為米黃色。雄性比雌性有更長、更厚的尾巴澳洲大頭曲頸龜一度被認為滅絕,直到五年前的某天才被重新發現!背甲呈橢圓形,頭部、頸部、四肢是灰色、橄欖色或棕色。頭部有兩條斑線,從鼻延伸至頸部。幼體時的條紋是粉紅色,但隨著年齡增長而變為黃色
【別名】無【別名】澳洲大頭龜
【英名】Peach pink-bellied snapping Turtle【英名】Australian big-headed side-necked turtle
【分佈】巴布新幾內亞北部【分佈】澳大利亞西北部愛德華國王河流域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麵包蟲、蟋蟀、水龜飼料為食【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21~28℃【溫度】20~30℃
【全長】20~30cm【全長】22~30cm

紋背曲頸龜

Emydura krefftii
瑪瑞曲頸龜

Emydura macquarrii
紋背曲頸龜的特徵是其背甲上的半透明的盾片,上面還帶有年輪狀的褶皺,因而得名。背甲呈橄欖褐色至黑褐色,頸後部帶有顆粒突起。頭部、頸部、四肢是深灰色。頭部有兩條斑線,從鼻延伸至下顎及頸部,頜骨及下巴位置是淺灰色瑪瑞曲頸龜的背甲呈橄欖色或棕色,從中央開始大處,尾緣光滑或帶有少量的鋸齒;腹甲長而窄,四肢無發完全藏於腹甲內;頸後部帶有顆粒突起,下巴處長有兩跟短鬚。頭部有兩條斑線,從鼻延伸至下顎及頸部
【別名】無【別名】墨瑞側頸龜
【英名】Krefft's river turtle【英名】Murray river turtle
【分佈】澳洲昆士蘭州以東,從約克角半島南下至歌連臣角夏洛特灣【分佈】澳洲東南部,從昆士蘭南下至北部維多利亞
【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水生植物為食【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20~30℃【溫度】20~30℃
【全長】20~28.1cm【全長】23~31cm

紅紋曲頸龜

Emydura subglobosa
維多利亞曲頸龜

Emydura victoriae
紅腹短頸龜的背甲高起但不帶有脊稜,尾緣光滑,稍稍向上翹起;甲橋和腹甲帶有紅色的斑塊,紅色斑塊在成長莆間更加突出,但隨著年齡增長褪為粉紅色。腹甲不帶有鉸鏈關節。頭部有兩條斑線,從鼻延伸至下顎及頸部維多利亞曲頸龜外形同澳洲大頭曲頸龜極為相似,兩者經常容易被混淆;維多利亞短頸龜顯著的特徵是頭兩側帶有肉色的雙條紋。頭部有兩條斑線,從鼻延伸至下顎及頸部。頭部、頸部及四肢是棕灰色或橄欖灰色
【別名】圓澳龜、紅腹短頸龜、紅肚側頸龜【別名】無
【英名】Red-bellied short-necked turtle【英名】Victoria short-necked turtle
【分佈】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分佈】金伯利地區西北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
【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水生植物為食【習性】雜食性;以魚、蝦、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20~30℃【溫度】20~30℃
【全長】18~25.5cm【全長】22~3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3:20 | 只看該作者

蛇頸龜科 - 漁龜屬(Hydromedusa)

巴西蛇頸龜
Hydromedusa maximiliani
阿根廷蛇頸龜
Hydromedusa tectifera
巴西蛇頸龜棲息在巴西海岸的雨林區;其體型較小,背甲光滑為棕色並呈橢圓形,和水底的沙石混成一片,難以區分。頸部是長於脊柱,頸盾較大,頭部有許多刺釘狀的結節。頭部、頸部、四肢表面為橄欖灰色,下方則為乳黃色阿根廷蛇頸龜擁有長頸和粗糙凹凸不平的龜殼和背甲上的兩條突出的脊稜;,尤其是年幼的品種。背甲為橢圓形呈深褐色,頭盾較大,位於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後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帶有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
【別名】麥斯米蘭蛇頸龜【別名】南美蛇頸龜、南美漁龜、特克迪符拉蛇頸龜、刻紋蛇頸龜
【英名】Brazilian snake-necked turtle【英名】South american snake-necked turtle
【分佈】巴西南部聖保羅的巴西州及其周邊部分【分佈】巴西東南部、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
【習性】肉食性;以蝸牛、魚、田螺、兩棲類、各種水棲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蝸牛、魚、田螺、兩棲類、各種水棲動物為食
【溫度】18~28℃【溫度】18~28℃
【全長】15~21cm【全長】20~30cm

蛇頸龜科 - 蟾龜屬(Phrynops)

哥倫比亞蟾頭龜
Phrynops dahli
花面側頸龜
Phrynops geoffroanus
哥倫比亞蟾頭龜的背甲扁平並呈深棕色,背甲兩側的邊盾稍稍向上翹起;腹甲和甲橋呈米色或淺黃色;頭大,吻突出,下巴處長有兩跟短鬚,頭的後側覆蓋有大片小塊的鱗片;頭部、頸部、四肢和尾巴是灰色,該種已嚴重瀕危花面側頸龜故名思議頭部花紋為大花斑,體型與外型和阿根廷側頸相似,屬中形至大形側頸龜。啡紅色的龜殼上,長有黑線條紋,屬罕有品種。頸部可能包含一些鈍結節,四肢表面是橄欖灰色,眼後方有一條黑色的縱向條紋伸延至頸部
【別名】哥倫比亞側頸龜【別名】南美紅肚側頸龜、傑佛瑞側頸龜
【英名】Dahl's toad-headed turtle【英名】Geoffroy's side-necked Turtle
【分佈】哥倫比亞東北部【分佈】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及巴西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
【溫度】23~29℃【溫度】23~29℃
【全長】16~21.5cm【全長】25~35cm

吉巴蟾頭龜
Phrynops gibbus
阿根廷側頸龜
Phrynops hilarii
吉巴蟾頭龜頭部較小,顏色從紅棕色到暗灰色,皮膚柔軟,並長有小顆粒。背甲呈深棕色到黑色,有一條中央脊稜。腹甲由紅棕色到黃色,盾片上長有棕色的大斑塊。甲橋和緣盾的底面可以是棕色的,也可以是黃色的。在秘魯當地的稚龜具有黑色的背甲,黃色的緣盾和黑色的腹甲,腹甲上還長著一些黃色的斑點阿根廷側頸龜的背甲呈棕灰色,邊緣帶有黃色的鑲邊,幼體的背甲還會帶有不十分明顯的脊稜;甲橋和腹甲呈黃色,並帶有無數不規則形狀的黑斑;頭大,吻突出,下巴處長有兩跟短鬚,頭兩側帶有各帶有一條黑色的寬條紋,從吻端開始一直延伸至頸後側,喉部也時常會帶有一條黑色條紋,從短鬚處開始一直向上延伸
【別名】裙邊龜、姬蟾頭龜、吉巴側頸龜【別名】尖吻龜、希拉里蟾頭龜、斑點肚側頸龜
【英名】Gibba turtle【英名】Hilaire's side-necked turtle
【分佈】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東部、秘魯、委內瑞拉、圭亞那、巴西北部、特立尼達【分佈】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巴西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
【溫度】23~29℃【溫度】23~29℃
【全長】18~23.3cm【全長】30~4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3:46 | 只看該作者

蓋亞那蟾頭龜

Phrynops nasutus
亞馬遜蟾頭龜

Phrynops raniceps
蓋亞那蟾頭龜的背甲扁平,呈橢圓形,背甲和腹甲的底色多為土黃色或偏褐色;頭部的上側和四肢呈黑色,頭部下側呈土黃色;頭部表面上覆蓋由細到大不規則形狀鱗片該龜喜好棲息在水流平緩的水域亞馬孫蟾頭龜背甲呈墨綠色或墨黑色,兩側向外擴展,幼體會帶有明顯的脊稜;腹甲通常呈黃色,邊緣和甲橋會帶有淺黃色的鑲邊;頭大,吻突出,下巴處長有兩跟短鬚。頸部表面是黑色,四肢均為深灰色、或橄欖灰色
【別名】無【別名】紅腿亞馬遜側頸龜
【英名】Common toad-headed turtle【英名】Amazon toad-headed turtle
【分佈】法屬圭亞那、蘇裡南、巴西東北部【分佈】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東部、委內瑞拉南部和巴西西北部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
【溫度】23~29℃【溫度】23~29℃
【全長】26~31.7cm【全長】28~33cm

紅腿亞馬孫側頸龜

Phrynops rufipes
結節蟾頭龜

Phrynops tuberculatus
紅腿亞馬孫側頸龜棕色的背甲為橢圓形呈棕色,尾緣略鋸齒狀,脊骨隆起;腹甲為淡黃色;頭部較平、寬,吻部突出,顏色呈紅色,頭頂及兩側有黑色的條紋;四肢及尾部也呈紅色,艷麗奪目,但隨著成長而逐漸變淡結節蟾頭龜背甲弧度較低呈橢圓形,顏色淡棕黑色,中央脊骨隆起;腹甲顏色有全黃色、全棕色或黃色帶黑色的鑲邊;頭部較寬,吻部突出,下巴長有一對短鬚,頭部的顏色為全灰褐色,有的個體帶有粉色或黃色的斑點;四肢及尾部呈棕灰色
【別名】無【別名】無
【英名】Red-footed amazon side-necked turtle【英名】Tuberculate toad-headed turtle
【分佈】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分佈】巴西東部,在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舊金山附近的引流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
【溫度】23~29℃【溫度】23~29℃
【全長】20~25.6cm【全長】20~25cm

疣背龜

Phrynops vanderhaegei
威廉姆斯側頸龜

Phrynops williamsi
疣背龜背甲為棕黑色,呈橢圓形,中央帶有凹陷,盾片上帶有較粗糙的條痕;腹甲呈黃色,中央處有棕黑色的圖案;頭頂和頸背為灰色,喉部及下顎為黃色,頭部有橘色蟲斑;其餘部分的皮膚呈灰色或橄欖色;四肢外側有較大的鱗片覆蓋威廉姆斯側頸龜的背甲呈棕色,帶有黑色的細輻射紋,邊緣呈鋸齒,並帶有橘紅色的鑲邊;腹甲呈灰色或黃色;該種的頭較窄,下巴處長有兩跟淺色短鬚;趾間帶蹼,蹼通常呈淺紅色,趾前還長有一個硬刺;該龜喜好棲息在多巖的溪流中
【別名】無【別名】面具側頸龜
【英名】Vanderhaege's toad-headed turtle【英名】Williams' side-necked turtle
【分佈】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分佈】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
【溫度】23~29℃【溫度】23~29℃
【全長】22~27cm【全長】30~35.5cm

蛇頸龜科 - 扁龜屬(Platemys)

蘇利亞蟾頭龜

Phrynops zuliae
紅頭蛇頸龜

Platemys platycephala
蘇利亞蟾頭龜擁有巨大且寬闊的頭部,頭的兩側各長有一條黑色條紋,從吻端一直延伸到頸後;雄性的體形明顯比雌性小。其背甲扁平呈橢圓形且後方寬闊,顏色為深灰色至黑色,四肢為灰色,腹甲呈黃色紅頭蛇頸龜的典型特徵是其扁平的背甲和背甲上的兩條突出的脊稜;腹甲呈深棕或黑色,邊緣的淡黃色一直沿伸到緣盾。頭呈暗桔紅色,頸上長有微小的瘤狀物,並由上到下逐漸變少、變小,頭頂光滑。其餘處的皮膚是深黑色,且四肢覆有大塊的黑色鱗片
【別名】無【別名】南美扁龜、扭頸龜、絞頸龜
【英名】Zulia toad-headed turtle【英名】Twist-necked turtle
【分佈】委內瑞拉【分佈】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圭亞那和巴西
【習性】肉食性;以昆蟲、魚、蝦、乳鼠、人工飼料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蝸牛、魚、昆蟲及小型動物為食
【溫度】23~29℃【溫度】21~28℃
【全長】23~28cm【全長】15~18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4:12 | 只看該作者

蛇頸龜科 - 擬澳龜屬(Pseudemydura)
蛇頸龜科 - 溪龜屬(Rheodytes)

澳洲短頸龜

Pseudemydura umbrina
費茲洛河龜

Rheodytes leukops
澳洲短頸龜背甲呈淺棕色到黑色,腹甲大小幾乎和背甲相當。所有腳趾上都具蹼,頭部、頸部、四肢呈褐色,顎面為黃色。夏季常躲避在泥土之中或者是落葉的下面,冬季雨水和潮水過後開始活躍;該種目前人工保護和野生個體總共不超過400個費茲洛河龜可通過洩殖腔來吸收氧氣,能長時間在水面下逗留。背甲呈橢圓形,邊緣帶有鋸齒,隨著成長漸漸變得圓滑。成體背甲是呈深棕色與橄欖色,黃橙腹側。眼部帶有白色圈紋,頸部有大結節和圓疣,下巴有一雙觸鬚 。皮膚主要為橄欖灰色,腳趾具蹼
【別名】西部沼澤龜【別名】無
【英名】Western swamp turtle【英名】Fitzroy river turtle
【分佈】澳大利亞西部【分佈】澳洲昆士蘭
【習性】肉食性;會吃水生昆蟲、甲殼類動物、魚和蝌蚪【習性】】肉食性;以昆蟲、甲殼類、魚、蝦、蝌蚪為食
【溫度】21~28℃【溫度】21~28℃
【全長】10~14cm【全長】21~26.2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5: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3:37 編輯

蛇頸龜科 - 隱龜屬(Elusor)



瑪麗河龜

Elusor macrurus
瑪麗河龜是龜類世界中極為罕見的一種類型,生存在淺水中,具有獨特的巨大尾部,並靠其尾部類似肺部的組織來呼吸,有關該物種科學界對它瞭解甚少。背甲長而平滑,成體背甲為黑褐色,幼體時為棕啡色,裙邊呈平滑狀或鋸齒狀。其腹甲、甲橋和裙邊反面為暗灰色,頸部、四肢和尾部表面呈灰色,下巴下方有四根觸鬚;頭部稍窄,帶有明顯的頭盾。上顎喙部無缺口,所有腳趾有蹼
【別名】巨尾隱龜
【英名】Mary river turtle
【分佈】澳洲瑪莉河、昆士蘭
【習性】雜食性;以藻類和雙殼類軟體動物攝食
【溫度】21~28℃
【全長】32~37.8cm


【鱉科】

鱉科目前一共有14個屬和大約23個種,以外表為皮膚而非角質盾片為特徵。鱉科以亞洲為分佈中心,非洲和北美洲也能見到,而澳洲只有化石。鱉科是游動迅速的淡水肉食性龜鱉類,性情比較兇猛,其皮膚有在水中輔助呼吸的功能,可以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鱉科中最出眾的種類是分佈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的黿(Peochelys bibroni),其背甲長可達1.29米,是體型最大的鱉類之一,與我國其它的鱉相比,吻部較短。黿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鱉科 - 滑鱉屬(Apalone)

佛羅里達鱉
Apalone ferox
東部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spinifera
珍珠鱉滑鱉屬中個體最大的,背甲呈橢圓形;前緣較為圓滑,且有數列疣瘤並排其上,具有暗色的斑紋。其背甲上有一條金邊,在幼體時顯示的斑紋更美。因背殼前端有許多排列規則的小顆粒,形狀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所以又叫「珍珠鱉」東部刺鱉背甲橢圓形,上有散落的小疣,在甲殼的邊緣有條暗線和陰暗的斑點。吻長,形成吻突。甲殼下有豐富血液供應煌食管絨毛和洩殖腔的結構,能在必要時進行有效的呼吸。四肢較扁,指、趾間蹼發達,具爪。頭和頸可完全縮入甲內
【別名】珍珠鱉、美國瑞魚、美國山瑞、金邊水魚【別名】無
【英名】Florida softshell turtle【英名】Eastern spiny softshell turtle
【分佈】美國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等地【分佈】美國東北部紐約州、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螺、蚌和水生的小型脊椎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33~55cm【全長】18~45.7cm

灣岸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aspera
猛鱉
Apalone spinifera ater
灣岸刺鱉的鑑別特徵為背甲呈橢圓形並呈棕色或褐龜,邊緣有兩條以上的黑線,背甲上有點狀的黑班,較稀疏;頭部兩側呈有黃色較細的斑紋,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四肢較扁,指、趾間蹼發達,具爪猛鱉因生性喜歡猛咬而得名。吻很長,所以身體大部分沒入水中時仍能呼吸。背覆革質的皮膚並呈黑色,骨質甲板已退化。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背甲橢圓形,在背甲前緣有許多突起小疣。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
【別名】海岸刺鱉、海濱刺鱉【別名】多刺軟甲龜、黑色刺鱉、誇特羅賽內加斯鱉
【英名】Gulf coast spiny softshell turtle【英名】Black spiny softshell turtle
【分佈】美國東部沿岸,北自北卡羅萊納向南直到佛羅里達半島,向西到密西西比及路易斯安娜【分佈】墨西哥奇瓦瓦,科奧維拉的誇特羅的賽內加斯地區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習性】肉食性;以甲殼動物、軟體動物、魚、昆蟲年均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23~45cm【全長】23~45cm
【保育等級】無【保育等級】CITES-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8:11 | 只看該作者

德克薩斯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emoryi
瓜達盧佩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guadalupensis
德克薩斯刺鱉的甲色較深,背甲無黑斑,後部滿佈白色小疣粒,背甲邊緣的淡色帶在後部變寬。背甲橢圓形,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瓜達盧佩刺鱉此種看上去像是東部亞種與南方亞種的混合體。背甲上即有白色疣粒又有黑色環斑,而且黑色環斑環繞在白色疣粒外,但這些黑色環斑很細小。背甲橢圓形,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頭部兩側的黃條紋粗而鮮明,向下匯入頸腹面的淺色中
【別名】埃莫利刺鱉【別名】無
【英名】Texas spiny softshell turtle【英名】Guadalupe spiny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德克薩斯州南部裡奧格蘭德河下游,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河水系,新墨西哥州及猶它州西南部【分佈】德克薩斯州中南部,紐埃賽斯的瓜達盧佩的聖安東尼奧水系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23~45cm【全長】23~45cm

淡色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pallida
美國鱉
Apalone mutica
淡色刺鱉與其他亞種比,色淡,帶有灰白色。外貌與德克薩斯刺鱉相似,幾乎無斑點,背甲後半部佈滿白色小疣粒。背甲橢圓形,邊緣附近有黑線,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美國鱉的四肢、背甲以及皮膚的顏色呈橘紅色或深褐色;背甲光滑,帶有褐色的圓形斑點。背甲橢圓形、扁平,裙邊特別寬;邊緣呈黃色。四肢扁平,指、趾間有蹼,具爪。甲殼下有豐富毛細血管的食管絨毛及洩殖腔的特別結構,能在必要時幫助呼吸
【別名】蒼白刺鱉【別名】平滑鱉、美國甲魚
【英名】Pallid spiny softshell turtle【英名】Smooth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德克薩斯州東北部、路易斯安那西北部、俄克拉荷馬州南部【分佈】北美地區
【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貝類、雞肉、動物肝為食【習性】雜食性;以水中及陸地昆蟲為食,有時也會食用其他動植物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23~45cm【全長】18~35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於 2013-5-22 13:38:13 | 只看該作者
好多資料,多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8:35 | 只看該作者

鱉科 - 軟鱉屬(Amyda)
鱉科 - 盾鱉屬(Aspideretes)


中南半島大鱉

Amyda cartilaginea
恆河鱉

Aspideretes gangeticus
中南半島大鱉是亞洲鱉是最常見的鱉之一,長著豬一樣的吻部,包覆著皮膚的甲殼和圓形或橢圓形的背甲。背甲的表面呈灰綠色或橄欖色,有時伴有黃色邊緣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的條紋,隨著生長會漸漸消失。背甲邊緣為圓形且頭部相對更窄。成年雄性長有相對更長的尾部,超過背甲邊緣。此外,這種鱉雄性的腹甲為白色,雌性的為灰色恆河鱉頭小、軟吻突極短,不到眼徑一半。其背甲近似長圓形,革質皮膚,前後緣無疣粒,裙邊極短。頸盾可活動,與腹甲前緣閉合;腹甲平坦,前緣呈半圓形,後肢窩的內側有一對扇 形肉質葉,當後肢縮入殼內,整個腹甲可與背甲閉合。四肢的內側具三爪,指、趾具豐富蹼。尾短,其通體呈橄欖色,腹甲奶白色或淡黃色
【別名】亞洲鱉【別名】緣板鱉、突頭鱉、緣板龜
【英名】Asiantic softshell turtle【英名】Indian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印度東北部和緬甸,穿過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越南至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分佈】恆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和默哈納迪河,以及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
【習性】肉食性;捕食魚、青蛙、小蝦和水生昆蟲【習性】肉食性;以魚、軟體動物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70~83cm【全長】60~94cm
【保育等級】無【保育等級】CITES-I



印度孔雀鱉

Aspideretes hurum
萊氏鱉

Aspideretes leithii
印度孔雀鱉的頭、背呈綠色,有黑色斑塊。幼時背甲有疣狀突,4個眼狀斑明顯而排列整齊,隨著年齡的增長單眼的色彩會減淡。成體顏色變深,為墨綠色。腹甲藍色,邊緣幾近白色萊氏鱉背甲呈橢圓形為灰色,幼體時頭部是綠色並帶有黑色縱向條紋於眼之間,並伸延落後至頸部,但隨著年齡增長背甲漸漸變暗。頭部、皮膚、四肢都是呈綠色
【別名】印度古鱉【別名】無
【英名】Indian peacock softshell turtle【英名】Leith's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印度東部,孟加拉國【分佈】印度
【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蠕蟲、蝸牛、蝦、蟹、魚、蝌蚪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41.6~60cm【全長】45~63.5cm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39:09 | 只看該作者

鱉科 - 小頭鱉屬(Chitra)


印度小頭鱉

Chitra indica
東南亞小頭鱉

Chitra chitra
印度小頭鱉是一種極其神秘的鱉,是世界上現存的淡水龜鱉之中最大的一種。背甲光滑,無明顯的脊椎骨或突起。長著飛濺狀和條狀的淡色斑紋,頭骨相對更長且不寬闊東南亞小頭鱉背甲底色深,上面有典型的黃色幾何條紋,鮮明清晰,至成年後仍不褪去。頸背條紋在背甲前緣的頸根處匯合為一,世面上常見的小頭鱉即為此種
【別名】印度紋背鱉【別名】馬來紋背鱉
【英名】Narrow-headed softshell turtle【英名】Striped narrow-headed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馬來西亞西部的河流中【分佈】泰國、馬來半島、緬甸、印尼各島
【習性】食肉性;可以喂鯉科小魚、金魚和其他牠們愛吃的小魚【習性】食肉性;可以喂鯉科小魚、金魚和其他牠們愛吃的小魚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115~183cm【全長】100~140cm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鱉科 - 盤鱉屬(Cyclanorbis)


努比亞緣板鱉

Cyclanorbis elegans
塞內加爾緣板鱉

Cyclanorbis senegalensis
努比亞緣板鱉在幻體時甲殼是鮮豔的棕綠色,形狀不規則的黃點,和一個綠褐色的頭部。成年個體的背甲呈墨綠色或棕黃色,兩側邊緣帶有黃綠色小斑點。頸部為褐色,有無數的小黃點;四肢亦為褐色。雄性有比雌性更長、更厚的尾巴塞內加爾緣板鱉的背甲前部帶有諸多圓形突起;幼體時的背甲長常有突出的脊椎骨,而成年的個體背甲更為光滑。其皮膚黝黑,頸部及四肢是橄欖色以及灰棕色,下誇和喉嚨附近有斑駁,雄性有比雌性更長、更厚的尾巴
【別名】無【別名】無
【英名】Nubian flapshell turtle【英名】Senegal flapshell tertle
【分佈】蘇丹、加納【分佈】塞內加爾、蘇丹、加納
【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40~60cm【全長】35~50cm


鱉科 - 圓鱉屬(Cycloderma)


歐氏圓鱉

Cycloderma aubryi
贊比亞圓鱉

Cycloderma frenatum
歐氏圓鱉的背甲呈橢圓形,頭部是棕色並帶有五條縱向線:從內側一直延長,側線從鼻孔開始一直伸延通過頭、頸部。下誇和喉嚨部位帶有黃色與啡色的斑點,四肢為褐色,若從正面看更有點像枯葉龜贊比亞圓鱉的背甲呈橢圓形,背甲是綠色並帶有不明晪的斑點及斑紋,頭部是灰色綠色及帶有五條黑色的條紋,由頭部至到頸部位置。下誇和喉嚨部位都是雪白色或帶有一些黑暗的條紋。四肢是灰綠色
【別名】枯葉鱉【別名】無
【英名】Aubry's flapshell turtle【英名】Zambezi flapshell turtle
【分佈】非洲【分佈】東非
【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40~55cm【全長】40~56cm


鱉科 - 紋鱉屬(Dogania)
鱉科 - 緣板鱉屬(Lissemys)


馬來鱉

Dogania subplana
印度鱉

Lissemys punctata
馬來鱉的背甲呈橢圓形並帶有黑色的中線,以及黑心黃邊的單眼,在背甲上看似是圓形的花紋,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慢慢減淡。頭部是啡色至橄欖色,黑色條紋從嘴巴一直伸延至頸部印度鱉的背甲呈橢圓形,頂部較圓看似是球形,並呈啡、橄欖至褐色。頭部是橄欖至啡色並帶有幾條黃色的條紋,頸部帶有一連串不規則的黃色條紋,四肢是橄欖色或棕色
【別名】無【別名】印度箱鱉
【英名】Malayan softshell turtle【英名】Indian flapshell turtle
【分佈】泰國、馬來西亞【分佈】南亞
【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26~35cm【全長】20~37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40:27 | 只看該作者

鱉科 - 麗鱉屬(Nilssonia)
鱉科 - 山瑞鱉屬(Palea)


緬甸孔雀鱉

Nilssonia formosa
山瑞鱉

Palea steindachneri
緬甸孔雀鱉的背甲帶有四個黑心黃邊的單眼,頭部分佈著黑色或黃暗色的細點,頸部、四肢是橄欖色帶有眾多黃暗接壤點,以橄欖褐色與黑色為基本色。成年時背甲完全變成的橄欖色,而隨著年齡增長有幾個縱向線從背甲上消失。四肢較扁,指、趾間滿蹼,雄性有比雌性更長、更厚的尾巴山瑞鱉的前緣平,後緣圓。頭較大,頭背皮膚光滑。頭前部瘦削,吻突出,形成吻突。鼻孔開口於吻突端。吻突長略與眼徑長相等。通體被柔軟皮膚,無角質盾片,頸基兩側各有一團大瘰粒,背甲前緣有一排明顯的粗大疣粒。四肢較扁,指、趾間滿蹼,均具3爪。尾短,雄性尾尖超出裙邊。背橄欖色或棕橄欖色,腹部肉色,有不規則的污斑。幼體頭背有土黃色橫斑
【別名】無【別名】山瑞、瑞魚
【英名】Burmese peacock softshell turtle【英名】Wattle-necked softshell turtle
【分佈】緬甸【分佈】僅分佈於中國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
【習性】肉食性;以魚類及小型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40~65cm【全長】28~42.6cm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鱉科 - 黿屬(Pelochelys)


新幾內亞黿

Pelochelys cantorii
黿

Pelochelys bibroni
新幾內亞黿是是鱉科動物中最大的一種。背甲光滑呈棕色,中央有不規則的黃色的條紋。裙邊處也有不規則的亮色斑紋。它們頭部占的比例極小,頭部上眼後部分很長。背甲裙緣寬大,前緣不像其它龜鱉類那樣形成簷狀,而是從前肢處開始與頸根皮膚融合黿體大,背盤寬圓。頭中等,頭背較平寬。吻圓,吻突極短,長不及眼徑之半。鼻孔位於吻端。頭體被復柔軟的皮膚,無角質盾片。四肢形扁,蹼發達,均具3爪。雌性尾短,僅稍露出盤外,雄性尾長。體背灰黑色,略帶橄欖色。腹黃白色
【別名】無【別名】大團魚 、大鱉、藍團魚、銀魚、癩頭黿、綠團魚
【英名】Bibron's giant softshell turtle【英名】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沿岸、印度尼西亞【分佈】中國東南部、印度、東南亞
【習性】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180~200cm【全長】80~102cm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鱉科 - 鱉屬(Pelodiscus)
鱉科 - 斑鱉屬(Rafetus)


中華鱉

Pelodiscus sinensis
幼發拉底河鱉

Rafetus euphraticus
中華鱉的頭、體均被柔軟的皮膚,無角質盾片。背盤卵圓形,頭中等,前端瘦削,吻長,形成管狀吻突,鼻孔位於吻端。吻突長約與眶徑相等。頸基兩側及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背盤中央有稜脊,盤面有由小瘰粒組成的縱稜,每側7~10餘條。背青灰色、黃橄欖色,腹乳白色或灰白色幼發拉底河鱉的背甲呈橢圓形,顏色主要為橄欖綠色、淡黃色或白色,成體時沒有任何斑點。幼體時會有眾多的縱向的小瘰粒出現,有些可能持續到成年時才消失。頭小、吻短,頭部、頸背、四肢表面等是呈綠。下巴和頸部下方及四肢底部是呈現白色
【別名】甲魚、水魚、團魚、腳魚、王八、元魚【別名】無
【英名】Chinese softshell turtle【英名】Euphrates softshell turtle
【分佈】中國的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河南等省,國外分佈於日本、朝鮮、越南【分佈】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
【習性】肉食性;以螺、蚌、魚、蝦、蟹、昆蟲、蛙、蚯蚓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10~25cm【全長】50~68cm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41: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43 編輯


鱉科 - 三爪鱉屬(Trionyx)


斑鱉

Rafetus swinhoei
非洲三爪鱉

Trionyx triunguis
斑鱉背盤寬度僅略小於長度,幾近圓形。軀體扁平,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澤,暗橄欖綠或黑綠色,具多數黃色點斑,其間更有無數黃色細點,有時形成包圍前述黃色點斑的不規則的一圈;在相當於骨質背甲部分,黃色斑紋形成橫豎交織的線紋或放射狀紋。頭、頸及四肢背面亦為黑綠色,具不規則的大小黃色斑。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非洲三爪鱉體型龐大,成年個體的甲長能達到一米以上;其四肢,頭部和背甲常常帶有黃色的小斑點,幼體的斑點極為明顯,隨著年齡的增加,背甲上的斑點會慢慢減淡或完全退去;非洲鱉多棲息在的水流平緩的淡水湖泊和溪流之中
【別名】中華斑鱉、斑黿、癩頭黿、斯氏鱉、太湖鱉【別名】無
【英名】Large spotted softshell turtle【英名】Bibron's giant softshell turtle 
【分佈】僅分佈於中西長江下游及太湖周圍【分佈】非洲、中東
【習性】肉食性,以水生昆蟲及軟體動物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
【溫度】18~32℃【溫度】18~32℃
【全長】50~60cm【全長】85~101.5cm

【龜科簡介 - 龜亞科】
龜亞科主要分佈於北美洲南部,少數種類向北到達加拿大,向南到達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嶼,其中還有一種即歐洲龜(Emys orbicularis)分佈於歐洲、北非和中東。龜科中比較著名的成員包括錦龜Chrysemys和箱龜Terrapene,錦龜是小型的淡水龜類,身上有鮮艷的花紋,受人喜愛,箱龜則可以把殼完全封閉,主要生活於陸地上。

龜亞科 - 錦龜屬(Chrysemys)


東部錦龜

Chrysemys picta picta
中部錦龜

Chrysemys picta marginata
東部錦龜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牠是所有北美洲發現的龜類中唯一一種背甲盾板排列成行的,和大多數盾板相互交錯排列的龜不同,牠前面的椎盾實際上和肋盾排成一行。這種物種特徵使得牠成為現存龜類中最容易鑑別的一種。東部錦龜有著清晰的黃色腹甲,頭部有黃色條紋,這些條紋在頭部上方或許呈現為大斑點,而到身上的其它部位時則變成了大紅的條紋中部錦龜其體型大小與東部錦龜近似,在所有錦龜的亞種之中牠是最難以描述的,因為牠有著所有其他亞種的特徵。背甲盾板和一般的龜類一樣是典型的交錯排列,頭部、頸部和身體上的斑紋和東部亞種近似,但頭部上方沒有大圓點狀的斑紋。在黃色的腹甲中央有一塊含糊的暗黑色斑紋,這和西部亞種上的暗色圖案有所相似,而這塊斑紋不會延伸至腹甲的邊緣
【別名】東部油彩龜【別名】中部油彩龜
【英名】Eastern painted turtle【英名】Midland painted turtle
【分佈】北美洲的東海岸【分佈】加拿大到五大湖東部直至伊利諾伊南部
【習性】雜食性;包括蝸牛、蛞蝓、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習性】雜食性;包括蝸牛、蛞蝓、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
【溫度】21~30℃【溫度】21~30℃
【全長】12.7~17.8cm【全長】10~18cm



南部錦龜

Chrysemys picta dorsalis
西部錦龜

Chrysemys picta bellii
南部錦龜是體型最小的亞種。牠的特點在於背甲上沿著長徑有一條縱向的紅色,橙色或黃色的條紋,相當顯著,並有著一個樸素的黃色腹甲。雖然這個亞種有著和東部錦龜相同的全黃色的腹甲及身上的色彩,但它沒有排列成行的盾板西部錦龜是體型最大的亞種。牠的特點是由暗淡斑紋構成的網狀圖案是其背甲上的特色。腹甲黃色或略帶紅色,其上有沿著盾甲接縫分叉的深色圖案,看來錯綜複雜。和除東部錦龜以外其它亞種一樣,背甲的盾板是交錯排列的
【別名】南部油彩龜【別名】西部油彩龜
【英名】Southern painted turtle【英名】Western painted Turtle
【分佈】亞拉巴馬州至南伊利諾斯州,之後向南至墨西哥灣【分佈】南加拿大的北部、密歇根州東部和哥倫比亞西部。範圍從密西西比河的西側延伸至堪薩斯州
【習性】雜食性;包括蝸牛、蛞蝓、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習性】雜食性;包括蝸牛、蛞蝓、昆蟲、小龍蝦、蝌蚪、小魚、腐肉、水藻和水生植物
【溫度】21~30℃【溫度】21~30℃
【全長】12.7~15.5cm【全長】17.8~25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41:31 | 只看該作者

龜亞科 - 水龜屬(Clemmys)
龜亞科 - 木雕龜屬(Glyptemys)


星點水龜

Clemmys guttata
木雕水龜

Glyptemys insculpta
星點水龜黑色的背甲、頭部、頸部和四肢上散步著黃色或橙色的圓點,富有特色。星點龜身上星點的數量變化極大,但完全沒有星點的個體則是罕見的。腹甲是奶黃色的,沿著接縫長有黑色的大斑塊。雄龜具有棕色的眼睛,暗黑色的顎部和粗長的尾巴,而雌龜眼睛為橙色,顎部微黃。這種雌雄異色的表現在稚龜和成龜的身上都可以見到木雕水龜背甲棕色、有稜,顯得頗為粗糙,有如刀刻的一般。腹甲黃色,通常沿著盾片的邊緣都有黑色的斑漬;不具鉸鏈關節。頸部和四肢的皮膚多為橙色,並稍稍帶一點紅。雄性的腹甲內凹,尾粗,洩殖孔的開口越出背甲的邊緣。由於每個大盾片上都有同心的生長年輪,因此這些盾片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不規則的金字塔
【別名】星點龜、斑點水龜【別名】無
【英名】Spotted turtle【英名】Wood turtle
【分佈】美國、加拿大【分佈】美國東北部各州與加拿大東部各省
【習性】雜食性;包括水草、綠色絲藻、水生昆蟲的幼蟲、小型的甲殼動物、螺類、蝌蚪、真螈和魚類【習性】雜食性;以昆蟲、魚、蝦、蚯蚓、蝸牛、蛞蝓等動物性食餌
【溫度】19~28℃【溫度】15~25℃
【全長】9~12.7cm【全長】15~24cm


龜亞科 - 太平洋澤龜屬(Actinemys)


牟氏水龜

Glyptemys muhlenbergii
斑點石龜

Actinemys marmorata
牟氏水龜頭和頸的兩側各帶有黃色或橘紅色的斑塊;背甲的盾片帶有棕色或黑色的生長環,有時還帶有輻射狀的花紋;腹部常有米黃色或淡黑色的斑塊,雄性的腹甲中央稍有凹陷斑點石龜背甲扁平,帶有輻射狀的花紋;幼體的尾長同背甲長度相當;四肢和頭部呈橘黃色或棕色,常帶有黑色條紋和斑點;雖然是水龜,但大部分時間都棲息在陸地,偶爾會進入平緩的溪流和湖泊曝曬或進食
【別名】牟氏龜【別名】加州澤龜、斑石龜
【英名】Bog turtle【英名】Pacific pond turtle
【分佈】美國東北部麻州以南到喬治亞州【分佈】美國、墨西哥
【習性】雜食性但傾向肉食性;主要以魚、蝦、貝類、昆蟲、蝸牛、蚯蚓為食【習性】雜食性但傾向肉食性;主要以蟋蟀、麵包蟲、冷凍紅蟲、魚、蝦、青菜、水果為食
【溫度】22~30℃【溫度】23~28℃
【全長】8~10cm【全長】13~15cm


龜亞科 - 雞龜屬(Deirochelys)
龜亞科 - 擬龜屬(Emydoidea)


雞龜

Deirochelys reticularia
流星澤龜

Emydoidea blandingii
雞龜頸部長有條紋而且極長,其長度幾乎與背甲相等,憑這點可以很容易地將它識別出來。背甲略具皺褶,並帶有網狀圖案。尾部長有淺色的條紋;每條前肢上也都長有寬闊的條紋。雄性比雌性小,並有一條較為粗長的尾巴布氏擬龜的特徵是下巴和喉部的黃色;背甲偏扁平,常帶有淡黃色或淺色的花紋;腹甲底色為米黃色,上面有規則的黑色斑塊;布氏擬龜又被稱作「半箱龜」,其腹甲雖帶有絞鏈關節,但不能像箱龜那樣將甲完全閉合
【別名】網龜【別名】布氏擬龜、布郎丁氏擬龜、黃擬龜
【英名】Chicken turtle【英名】Blanding's turtle
【分佈】美國東南部地區【分佈】美國、加拿大
【習性】雜食性;以蝌蚪、小龍蝦等為食【習性】肉食性;以螯蝦、昆蟲、魚、蝌蚪、水龜飼料、麵包蟲等為食
【溫度】20~32℃【溫度】18~28℃
【全長】10.2~25.4cm【全長】15~25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聯繫我們|香港龜友論壇

GMT+8, 2024-11-22 18:04 , Processed in 0.0824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